-
在自己的時區-進步篇
家園那可愛的小女孩,
還記得剛進家園時,工作人員不斷的討論如何幫助玫玫:
玫玫不願意用徒手吃麵包,我們給她戴手套試試,
玫玫不喜歡用徒手拿碗,我們幫他把飯包成飯糰試試,
玫玫不願意進教室,我們把上課地點搬到她喜歡待的會議室試試,
玫玫不喜歡徒手摸黏土,藝術創作時找找看有沒有器材能協助。
幾年後,
依稀記得那個不願用徒手觸摸任何會黏黏、濕濕物品的小女孩,
最近的每一堂活動都會跟大家一起,
並在昨天藝術創作課,徒手沾著水彩創作了。
多棒的進步。
每個人在自己時區都有自己的步程,
看似很慢的移動,卻有完美的爬行
親愛的,
在你的時區裡,有我們的陪行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indgarden/posts/2861831630526712
在自己的時區-進步篇
-
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
阿竹一位容易緊張的障礙者,
在家時會不停的洗手
一直拖地、開門關門,處於一種無止境的循環中
那些強迫行為讓整個家庭處於焦慮的狀態,
家人間的衝突就像不定時炸彈經常引爆。
家裡承受不了照顧的壓力,二、三年前來到家園尋求協助。
阿竹剛到家園時不管走到那裏,身上總是背著許多包包,
也經常沒有原因哭泣......。
為了服務阿竹,家園開了許多的會議討論,
如何降低戒心增加安全感、如何讓其融入團體生活、
如何與溝通才不會傷了玻璃心......。
家園用心規劃了許多的照顧服務與行為改善的訓練。
三年後的今天。
阿竹準備返家,其身上背著「一個包包」
笑咪咪地跟老師說:爸爸要來接我了。
社工問阿竹爸說:「最近好嗎?阿竹說爸爸、媽媽最近開始種菜了?」
阿竹爸爸跟社工說:「阿竹回家跟家人衝突少了,終於有空能種菜。
過年我們還坐在一起看電視呢?想到以前的狀況,現在這樣的生活很好。」
「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」
聽似好簡單的願望,
這個過程卻走了好多年。
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
每個障礙者的照顧服務背後都影響著一個家庭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indgarden/photos/a.144586728917896/2830072167035992/
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
-
草莓水餃?花生水餃?
小邦跑來辦公室這樣問社工:
老師我要包水餃給你吃,你要草莓還是花生口味?
草莓口味的水餃?????
讓社工滿臉疑惑,
但看著小邦那肯定的表情,社工便前往活動教室瞧瞧。
到活動教室時看見,
大家正在用杯子將吐司壓成一個一個圓圈圈的餅皮,
家園朋友開心地將每片吐司塗滿果醬,
對折後捏成水餃的形狀。
家園教保老師跟社工說:今天帶大家包不用下水煮的手工水餃。
此時社工老師覺得超級佩服,
如此一來,就可以免去用瓦斯爐的危險性還可以體驗包餃子。
教學能創意無限
體驗就樂趣無限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indgarden/posts/2830024867040722
草莓水餃?花生水餃?
-
學習消費
趁著天氣晴朗,
家園朋友來到附近早餐店學習買東西。
老師們再次提醒購買步驟:
準備好錢、點餐、將錢給老闆,才能將餐點拿走。
老師刻意讓家園朋友看前方的客人購買早餐的步驟,
老師說:有準備好錢的,就可以跟老闆點餐唷。
有幾位較伶俐的家園朋友,立刻上前付錢。
平常比較遲緩的阿宇看見已經有同儕買好了,便跟老師說:「買、要給錢」
此時的我們了解阿宇似乎懂了消費與付款
接著老師將份所需早餐的費用交到他手上,協助完成「付款買早餐」的任務。
對一般人看似簡單的行為,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學習與體驗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indgarden/posts/2815382221838320
學習消費